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桜庭一樹 - 我的男人:必須倒敍的一段扭曲關係
最近進戲院看的三部電影都是日本三級電影,剛看完的是寄生獣,對上一部是我的男人,港譯養慾之恩。再之前的一部是渴罪,而我的男人和渴罪恰好也是走偏鋒的電影,同樣有刻意把女主角改造成跟原著不一樣的魔女之嫌,亦同樣拍得有點太過藝術流,以致表達力不足。
第一次看櫻庭一樹的作品是糖果子彈。糖果子彈明明是輕小說,卻一點也不輕,記得當年借朋友的書讀完後還特地買了一本回家收藏,從此就記住了櫻庭一樹這個名字。到後來的GOSSICK倒是一套徹頭徹尾的輕小說,不過我只讀過第一本,動畫看過幾話,沒什麼大印象。而《我的男人》是令櫻庭一樹奪得直木賞的作品,自這部作品以後她便宣佈不再寫輕小說,正式在日本文壇打響名堂。
一向覺得日本人駕馭得最好的就是細膩平和風格和偏鋒變態作品,而這部作品就是部細膩的偏鋒作。內容是世界不為所容的父女禁斷亂倫戀情,小說版以倒述並多角度人稱方式敍述故事,電影版則為正常時序。除了敍述手法不同外,兩者人物塑造方面也有著差異。因為讀了原著,我才想為這部作品寫一下感想。
感想難免劇透,不想被透的話慎入。
看過不少人對這部作品的感想,又或者說這部電影的介紹,都為這部作品下了「背德的純愛」的標籤。就我個人來看,愛是有愛,也就是扭曲的愛。一個扭曲的男人以扭曲的愛扭曲了一個少女的人生和她的愛,簡而言之就是一個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故事。
不知道最近是否時興魔性少女?渴罪的女主角加奈子跟我的男人的女主角一樣,原著明明即使有著其魔性魅惑也只是因為被父親侵犯然後扭曲,改編電影卻把這個重點刪掉,導致觀眾一邊看電影一邊只想罵「這女人到底哪來的天生的bitch?!」看原著後倒完全同情起女主角來了。
個人覺得這作品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以多角度切入娓娓道出一個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故事。小說一開始桜庭就著墨於女主角腐野花如何的想要脫離淳悟,令讀者展開了對一個有血肉的女生想逃離某些東西的追溯。當然她最後也發現自己即使不會再見到他,大概終究也是離不開他,然後桜庭就從這個懸念上展開了整個故事的敍述。電影版的腐野花卻略嫌妖魔化了點,總覺得男主角淳悟某程度上被小花牽著鼻子走,淡化了事情的因果。電影裡小花由幼女時期到女人時期都有種魅惑感,小說版的小花則比較有血有肉,甚至作者更以她的未婚夫角度有描寫過她是個外表平凡的女孩。
相對來說,電影版把小說頭段婚禮的劇情全數刪掉,處理手法集中在淳悟角度,之前沒怎麼著墨過小花為何突然離開了淳悟,突然她又如魔女般最後在桌子底下挑逗淳悟的一段令人摸不著頭腦。小說版因為是倒敍以及多角度描述的關係也有出現斷層情況,但也不至於如此突兀。而電影改為順序,抽出片段組成完整故事本來就是電影的特色,卻仍然處理得斷層,尤其是結局部份。原著倒敍令斷層感變成留白感,覺得因為是倒述而且角度不同所以斷層不是理所當然嗎?這種獨特的倒敍及多角度斷層描述令故事更添上一層神秘及留白精彩,就像是一層一層不經意地把故事剝出,卻因為時間及人物角度局限而留有空白,我想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第一章是小花的角度,從小花要結婚寫出小花想要割離過去不正常關係之中卻帶著強烈的不捨及依賴感,當中更埋下了兩人有著超越正常父女關係的關係,以及兩人曾經殺過人的伏筆。
第二章是美郎(即小花未婚夫)的角度,當時他仍未跟小花交往,從側面描寫出小花給予外人的神秘感,以及淳悟跟小花給人一種無法介入的感覺。第三章是淳悟的角度,這一章甫一開始便扔下炸彈,明言淳悟為小花殺了人,而小花過去亦曾為了淳悟而殺了人。這章裡也描述了淳悟和小花有著頻繁的性行為,而當時的小花仍然瘋狂地依賴並愛著淳悟,兩人以性來逃避殺了人的痛苦感。
第四章是小花的角度,中學生的小花被父親侵犯,並且被一直疼愛他的大叔大鹽先生發現兩人有不正常關係,小花因而殺了人,而也因此開始對和淳悟發生親密行為有了渴求並且不容許他有其他女人,從女兒成為了女人,接回上一章她在尾段說自己作為女人和淳悟曾經相愛的事。而在這章,也明言了小花是淳悟的親生女兒。
第五章是淳悟前女友小町的角度,再次以旁人眼光看這對父女,而她更意外地看到兩人有著過度親密的行為,以及淳悟對還是小學生的小花有著不正常的渴求(把小花喊作媽媽)。最後一章,第六章,回到兩人關係的最初,由小花角度描寫。而來到最後的最後,也說明了淳悟早在收養小花的時候已經知道她是自己的親生骨肉。
這種描寫手法讓讀者有種在追溯兩人過去,一直剝洋蔥一層一層地下墜的感覺,尤其讀到最後,小花在過去的家庭裡已經知道自己不是爸爸親生的女兒,和大家是同母異父的關係,而母親也因為自己的罪疚感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小花的心。個人覺得小花根本在遇上淳悟之前已經被扭曲,而原因也是淳悟。有著強烈孤獨感的小花遇上對自己渴求的淳悟,自然會不顧一切地向他奉獻出自己。而很明顯淳悟本來就是個扭曲的人,過去被父母扭曲了的他,覺得需要跟自己有血緣的小花才能填滿自己,於是漠視自己對小花會造成多大的扭曲和傷害,把她拖進了這亂倫的扭曲世界裡。小花長大後知道這是扭曲的是黑暗的是頹靡,所以想要脫離,但從小到大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哪裡是那麼容易治好?
電影版太過想要著眼於兩人扭曲愛的重點,尤其有些表現手法實在多餘--例如說兩人在家裡纏綿被大鹽先生看到前的一段,導演用了抽象的手法表達兩人背德的沉倫,其實有點多此一舉。桜庭一直以冷靜的筆觸寫著兩人扭曲的世界,電影版看完只覺得有個魔女牽扯著一個中年男人,但小說版則完全能理解為何小花和淳悟會變成這樣。大概這就是說故事功力之距。不過電影版有好些畫面也拍得唯美,比如兩人的家鄉紋別實在美得很,讓人很有衝動想去一趟。
好像寫著寫著總是在拿小說版來踩電影版(笑)
還真的蠻佩服桜庭的說故事功力。明明是第一人稱,卻不會矯情,而且點到即止卻令人猶有餘悸,如果說這個故事有什麼吸引到我,大概就是桜庭出色的說故事手法和功力,比起故事本身,她的功力帶給我的震憾比較大。當然前提是我不會讀完這種頹靡故事後會想吐就是。
回到故事本身,總的來說我覺得本來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又或者說愛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的東西,也不是說每一個都能用親情愛情友情清楚界定。誰又能說這種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愛不是愛呢?唯一能說的就是這是種極其扭曲的地獄之愛,而且傷害到很多人包括他們自己,什麼世界容不下的愛,其實終究還是自私和造成傷害的愛啊。
套句大鹽先生的話,男人和女人之間真是難纏的東西。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